news
《非正式会谈》世界最难人性选题 同情心与肉食者如何兼得
日期:2017-04-10
发布:宝方
在《非正式会谈》最新一期节目中,代表接到一个有史以来最难的提案 同情心与吃肉是否矛盾?由此引发了功必扬为首的素食主义者与食肉者的激烈争论。
面对保护动物的议题的时候,总会在公共的平台上产生这样的争论: 如果你爱护动物,那为什么鸡鸭猪牛羊之类的常见家禽都不保护? 在 善良 与 食肉 这看似对立的两面争论之下,好像隐藏着人类最大的 伪善 。有选择的对待动物,这样的人类究竟算不算得上是所谓的 善良 呢?在本期节目中,来自十二个国家的代表就自己的文化背景对这个议题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强硬派YOYO:弱肉强食 物竞天择
在传统的观念里,人位于食物链的最顶端,动物作为食物链的一环,当然是可以被食用的。谈及这个问题时,YOYO讲到: 弱肉强食。动物和食物是有区别的,饲养起来的动物是可以吃的,宠物跟人类有感情,是不可以吃的。 萨沙和他的观点有些不谋而合: 同情心是要你去同情友情的东西或者物,或者是真正需要帮助的人。
温婉派功必扬:宁愿吃土 不伤性命
功必扬吃土
作为全场唯一的素食主义者,功必扬借用爱因斯坦的话讲到: 人类变成素食主义是人类进一步的进化,变成素食主义者会对环境有更大的认知,畜牧业对环境的伤害很大。 对于功必扬所提到的种蔬菜,多多提出了异议: 蔬菜也有生命,你凭什么吃蔬菜不吃肉? 功必扬回击道: 如果可以吃土,我愿意吃土。
老司机 陈铭:直面本能 自然优先
陈铭:自然优先
面对大家争执不下的场面,综艺界知名 老司机 陈铭老师指出背后的原因所在 吃肉的欲望与同情心都是人的本能,它们是同级的。据他讲道: 为什么吃肉是本能,因为人是杂食动物,是这个物种先天的属性;同情心也是,群居动物大多都具有类同情心的特质,源于人心理上的移情。 面临这两个本能之间的战争,陈铭老师进一步指出: 现在在环保界功必扬的观点更是主流,抱着自然优先的价值观,我们能活得更久一些。
在对待动物的态度上,无疑人们都更倾向于保护那些对自己生态环境有影响的物种,因此各国才会出台各种各样的保护动物名录。而在对待家禽这一类生来就为被食用而准备的 产品 时,争议的声音就一直不绝于耳。究竟你对这个问题怎么看呢?本周五(3月31日)晚21:20湖北卫视《非正式会谈》,邀请你一起来讨论世界难题。